國家能源局:我國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
發布日期:2021-04-01 瀏覽次數:5365
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章建華指出,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能源,是我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能源行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強大支撐。發電裝機實現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較2012年增長14.6個百分點。利用水平持續提升,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如期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5%的莊嚴承諾。
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體系。水電領域具備全球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機組自主設計制造能力,特高壩和大型地下洞室設計施工能力世界領先。低風速風電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國內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風機,10兆瓦海上風機開始試驗運行。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光伏產業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光伏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我國占據7家。全產業鏈集成制造有力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近10年來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千瓦平均造價分別下降30%和75%左右,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減污降碳成效顯著,為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基礎根基。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達到6.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替代煤炭近1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達17.9億噸、86.4萬噸與79.8萬噸,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我國積極推進城鄉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清潔利用,促進人居環境改善;積極探索沙漠治理、光伏發電、種植養殖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模式,推動光伏開發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實現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相得益彰。
惠民利民成果豐碩,為決戰脫貧攻堅貢獻綠色力量。在推進無電地區電網延伸的同時,我國積極實施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工程,累計讓上百萬無電群眾用上綠色電力,圓滿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12年以來,貧困地區累計開工建設大型水電站31座、6478萬千瓦,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移民脫貧致富作出貢獻。創新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累計建成263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近6萬個貧困村、415萬戶貧困戶,每年產生發電收益180億元,相應安置公益崗位125萬個,光伏扶貧已成為我國產業扶貧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
國際合作不斷拓展,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我國持續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水電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稍偕茉丛谥袊袌龅膹V泛應用,有力促進和加快了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速了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進程。近年來,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積極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能源技術,為高質量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章建華表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加快實施能源領域碳達峰行動,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大力推動新時代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市場化發展,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會共同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力軍成長為碳達峰碳中和的主力軍,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堅強保障。(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記者 王怡 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