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滿月”背后的期待與挑戰
發布日期:2021-08-19 瀏覽次數:7553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已有一月。
“今日全國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7,001噸,總成交額362,352.00元。截至今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7,025,843噸,累計成交額355,387,383.45元?!?月17日,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首月交易數據顯示。
如何評價全國碳市場的“滿月”成績單?全國碳市場的穩步推進還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了解全國碳市場交易“滿月”背后的期待與挑戰。
一個月前,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北京、上海、武漢同時鳴鑼開市。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000余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交易一個月以來,市場釋放了怎樣的碳價信號始終是關注焦點。數據顯示,從上線時48元/噸最高漲至61.07元/噸,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以來,碳價未出現大起大落。業內有評價認為,碳價的平穩表現與碳市場活躍度不高有關?!拔覀儾恢竿际袌鲞^于熱鬧。目前配額比較寬松的條件下,也不應該有非常大量的交易?!敝袊茉囱芯繒崭崩硎麻L、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叭珖际袌鼋灰走€處于一個試行探索的過程,碳交易機制主要還是要鼓勵大家力爭自主完成限排減排任務,重點應該是先把完成配額落實下來?!敝艽蟮刂赋?。
“碳市場本身就是會在履約考核到來之前更活躍一些,大起大落反而不正常?!敝袊娏ζ髽I聯合會原專職副理事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從以往的地方試點經驗來看,碳價通常呈現出季節性波動的特征,平時價格會低一些,臨近履約期往往會出現明顯漲幅。王志軒認為,隨著納入碳交易市場的行業越來越多,企業對碳市場的認識理解逐漸深入,碳市場的交易也會隨之越來越活躍。
“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引導資金流動”,這是碳市場追求的一個重要效果。多位發電行業的從業人員表示,碳價的高低是個市場信號,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就會在發展當中占得有利先機。
“如果碳價能讓企業采取行動主動降碳,那么碳市場的意義也就達到了?!贝筇铺假Y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鄭悅表示,碳市場機制下的燃煤發電企業,特別是排放強度相對較高的企業勢必會面臨成本上升的考驗,企業必須進行節能成本與配額成本之間的衡量,并考慮投入一定的技術改進。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配額分配方式、納入行業、排放核算方法學,到減排項目抵消機制、處罰機制、交易方式、交易規則等方面的設定,試點地區碳交易近十年的探索,為全國碳市場交易啟動上線積累了寶貴經驗。
“湖北試點碳市場運行7年來,有很多企業是從開始的被動購買,甚至抵觸,到后來轉換思路,主動作為,將碳配額作為企業資產來運營,將碳的成本壓力轉化為碳的收益激勵?!痹鴧⑴c湖北試點碳市場的配額分配、履約核定等工作的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院長助理黃錦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昂北镜氐陌倌昶髽I——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有12家分子公司納入湖北碳市場,第一年履約時配額缺口較大。企業認識到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后,專門成立了氣候保護部負責管理企業碳資產,之后每年均從碳市場獲益?!秉S錦鵬向記者舉例。
“2014年湖北碳市場開市,一開始也弄不明白碳市場是干什么用的。我記得我們第一年就花了3000多萬元購買配額,當時感覺碳市場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敝袊鹬迚渭瘓F水泥有限公司質量環保管理部一級主管夏楓在記者采訪時回憶?!昂髞韽呐漕~分配、數據盤查找原因,發現了配額分配方法的不科學、數據統計的不完善,能耗偏高等問題。我們主動為配額分配完善提供科學化建議,在內部制定標準化碳核算流程,對主要耗能設施進行改造升級,一步步改變了配額短缺的局面?!薄斑@么多年下來,我們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節能減排做得越好,履約成本就越低,盈余就越高,我們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就越強?!毕臈鞅硎?,如今他所在的企業早已培養了復合型人才的團隊,為地方碳市場逐步向全國碳市場的過渡做好準備。
“說真的,在湖北試點碳市場開市時,我們企業對相關情況了解并不多。但我覺得我們有一個優勢,作為一個能耗較大、主營化工的民營上市企業,我們發展的根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在節能減排上,這種‘初衷’與參與碳市場并不矛盾?!睉鞘行露蓟び邢薰究偨浝黻惖窍蛴浾呋貞浟说谝荒陞⑴c試點交易的感受。對于未來企業可能會從地方碳市場履約過渡到全國碳市場履約,陳登表示很有信心?!皯撌呛檬?。在全國范圍,無論是在控制能耗水平,還是在提高減排能力上,我們還是有競爭力的。全國碳市場交易的配額可能采用標桿法,會比目前的歷史法對企業更有優勢?!?br />
8月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市場管理、拓寬覆蓋范圍等有關工作。這其中,全國碳市場和地方碳市場如何保證平穩過渡接軌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
“地方試點與全國碳市場在制度體系設計方面存在一些差異,試點地區的企業,包括電力企業和其他行業的自備電廠在從試點到全國過渡過程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秉S錦鵬表示。他指出,地方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在配額分配、MRV、交易、抵消機制和履約等關鍵制度要素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地方主管部門和企業要主動作為,通過開展培訓、模擬交易等方式提前適應全國碳市場各項規則。
“企業面臨著兩套規則的問題?!币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表示,“全國和地方在配額分配方法、交易規則、數據合規性等方面都有不同。被納入試點地區的電力行業不能被雙重管制,必須要有一個無縫銜接。有的行業在試點地區納入,在全國尚未被納入,現階段繼續在試點地區履約,需要同時做好進入全國碳市場履約的準備。在過渡期如何開展工作,涉及細致的頂層設計。同時,地方碳交易市場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未來如何運作也都是要考慮的,不是一關了事?!边@位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未來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越來越多,地方試點交易機構何去何從值得商榷?!爸匾氖?,全國碳市場交易的啟動上線給出了減污降碳、能源轉型的強烈信號。大家奔著降低成本的方向,也要多弄點光伏、風電延長火電壽命,通過降低碳排放技改方式或通過參與調峰等手段,加快實施結構調整?!?br />
清華大學中國碳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段茂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全國碳市場剛剛啟動,最重要的是保證穩定運行?!岸唐趤砜?,要保證第一個履約期順利履約,保證企業準確把數據報上來,不要弄虛作假。中長期的任務是盡快出臺強有力的法律依據,給市場以‘政策會長期存在’的信號?!?